目录第1章绪论
1.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13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1.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5中心内容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6学习拓展
第2章岩层及其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2.1成层构造
2.2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
2.3地层的接触关系
2.4沉积岩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3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3.1应力分析
3.2变形分析
3.3应变椭球体
3.4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
第4章褶皱
4.1褶皱和褶皱要素
4.2褶皱的主要类型
4.3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形式
4.4褶皱的形成机制与成因分析
4.5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4.6表示褶皱构造的图件
第5章节理
5.1节理及其分类
5.2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5.3雁列节理
5.4区域性节理
5.5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
5.6节理的野外观测
5.7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
第6章断层
6.1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
6.2断层分类
6.3常见断层的一般特征、组合形式及其成因
6.4断层效应
6.5断层的识别
6.6断层的观测
6.7断层作用的时间性
6.8断层的组合类型——伸展构造、逆冲推覆构造
6.9研究断层的实际意义
第7章劈理和线理
7.1劈理
7.2线理
第8章岩浆岩构造
8.1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
8.2喷出岩体及其原生构造
8.3侵入岩体及其原生构造
8.4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
8.5岩浆岩体构造的观测和研究
第9章变质岩区构造
9.1变质岩区的构造特征
9.2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
9.3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
9.4变质岩区的构造解析
第10章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
101新构造运动的定义
10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
103新构造类型
104活动断层的鉴别标志
105我国新构造运动分区和特点
106新构造运动、新构造与地质灾害
107新构造运动、新构造的研究方法与实例
附录Ⅰ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赤平投影网及其用法
第三节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练习题
附录Ⅱ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
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和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实习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实习三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实习四根据已知岩层产状编绘岩层露头界线
实习五构造模拟实验
实习六读褶皱区地质图
实习七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实习八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实习九绘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实习十运用赤平投影方法,根据共轭断裂(剪节理、断层)求主应力
作用方位
实习十一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
实习十二在断层区地质图上求断距并确定断层形成时期
实习十三分析褶皱断层地质图并切制断层区地质剖面
实习十四分析岩浆岩发育地区地质图并切制剖面图
实习十五地质图的综合分析及编制构造纲要图
实习十六应用地貌法判断活动断裂并做目视遥感解译图
附录Ⅲ真、视倾角换算图
附录Ⅳ地层代号和色谱
附录Ⅴ地质图件上常用的花纹图例
附录Ⅵ地质图件上常用的符号
附录Ⅶ数字地质调查系统
附录Ⅷ地质类网站汇编
附录Ⅸ地质勘查规范汇编目录
附录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站首页介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