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足够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四十年,也足够让一家出版社打磨出自己的风骨。在建社四十周年之际,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社庆纪念图书《何以璀璨》。该书以“来时路”“在路上”“再出发”“我见证”四大篇章为主线,将出版社四十年来的风雨兼程娓娓道来。
《何以璀璨》不仅是一部出版社的成长史,更是一代代哈工程出版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四十载答卷。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只用平凡却鲜活的细节,连缀成出版社四十年来“坚守学术初心、勇担文化使命”的精神脉络。
让我们循着这本书,听哈工程出版人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感受那份与书相伴的质朴感动。

见“微”知著
——微信公众平台追寻的理想之路
——樊容含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出版社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一条情感纽带与重要桥梁,肩负着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任。从2012年紧张又兴奋地发布了第一条微信新闻开始,我们就踏上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它就像是一面神奇的光棱镜,不仅记录了出版社从传统出版到融合出版的精彩蜕变,更映照出我们对出版事业的热爱。
一、夜阑更深的坚守
2012年,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微信公众平台这个新鲜事物时,心里那股子好奇劲儿就上来了,带着探索未知的激动,我们踏上了这条全新的道路。那时候,信息还没现在这么方便,微信公众平台就像是突然打开的一扇窗,让出版社、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了全新的交流方式。但说实话,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关注量和点击率就像是沙漠里的绿洲,看着近,走着远,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刚开始做微信公众平台的时候,内容简单,形式也朴素,版面甚至还有些“土”,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和实践。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团队的心血和智慧结晶。
有多少个夜晚,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个不停,一篇篇文章在心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为止。有多少个夜晚,大脑好像把彩虹搅碎,构思出精彩纷呈的版式,让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拍摄、剪辑视频、制作动图、删改文字,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都藏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我们的创新热情。那些点亮夜色的灯火,见证了我们的坚守与执着。
时光如梭,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领导越来越重视,出版社的同事们也都积极转发,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就这样,传播效应迅速扩散,点击率、转发量一年比一年高,公众号也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到2024年11月,我们已经发布了1700多篇微信文章,光2023年就发布了330篇,那一年,微信文章的点击量更是达到了7.5万次。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了我们出版社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
最让我们骄傲的是,2024年4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在全国普通高校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排行榜上,竟然排到了第18名!这份荣誉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出版社的支持和读者的关注。出版社好书一本接着一本,各种奖项纷纷落入怀中,知名度越来越高,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作者和读者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而我们这边呢,也是不负众望,发布了大量关于船、海、核等专业的新闻资讯,还有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这些内容都深深吸引了那些对图书出版感兴趣的人群。就这样,出版社和我们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平台的蓬勃发展。
二、旭日东升的力量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亲眼见证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不断蜕变与革新。单纯的文字推送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胃口,于是,我们紧跟时代的节奏,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让每一次推送都能贴近读者的心。
首先,深入挖掘资讯内容,努力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我们坚守“内容至上”的原则,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出版动态的栏目,比如学术观点、新闻速递、行业资讯、党课学习、编辑书评及新书发布,它们像一面面镜子,全方位映照出出版社的学术底蕴和出版实力。同时,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开通了图书和文创产品的直接购买的通道,希望让读者加深对出版社品牌的认知和信赖。
其次,尝试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在校庆文创上“玩”出了新花样。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迎来了70周年华诞,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校庆文创产品”和“哈军工文创产品”的专题报道,我们深入挖掘每款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用文字和图片为读者编织了一个文创世界,让他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军工的深厚底蕴。我们找来专业的摄影师拍摄出精美的图片,还邀请年轻可爱的小编辑当模特,亲自上阵展示文创产品的魅力。这一线上线下联动的策略,不仅在线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还通过与“杏花驿站”的实体合作,实现了从虚拟到现实的无缝对接,文创产品的销售因此大放异彩,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和社会赞誉也随之而来。
再次,借势造势,在新书发布上大展拳脚。2024年9月19日,当杨士莪院士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在CCTV-1播出后,我们迅速行动,于几天后的9月22日在公众号上首发了新书《心声——“时代楷模”杨士莪院士成长启示》的出版信息。这本书由出版社社长王春晖全程策划,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高岩和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亲自作序,本身就充满了厚重的情感和激励的力量。我们利用这一热点事件,精心撰写了发布文案,搭配书籍背后的感人故事和院士的崇高精神,在网络上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新书发布不仅是对杨士莪院士的致敬,更是对科研精神与教育理想的传承,出版社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得到了极大提升,新书推广也取得了开门红,社会影响力更是直线上升。

主题图书宣传
总之,通过精准分类内容、融入创意巧思以及适时的热点借势, 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每一次尝试都力求精准触达读者的心弦,在提升出版社品牌影响力、促进图书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三、继往开来的希望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如今站在40周年社庆这个新的起点上,回想起那些曾经的日子,我心中对出版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反而更加坚定。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时刻保持那份昂扬的斗志和激情,才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得更好。肩上的使命感、责任感,就像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始终坚持做自己,努力推送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撰写深刻、有内涵的微信原创文章。不负作者与读者的期待和信任,把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出版社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
未来的路还长,我们会一直保持那颗赤诚的初心,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为出版社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继续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